如何喝水?

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約需水2000毫升 (cc)。喝水應平均分配在一天當中補充,讓身體隨時都不缺水;而飲水速度則宜小口小口慢慢喝。

 

把喝水養成等同一日三餐的習慣

同一日三餐那樣,養成定時定量喝水的習慣,每隔2~3個小時都要喝1杯水。建議以下幾個時段尤其需要補水,以保證體內水分的平衡:

 

1.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水,可沖淡變稠的血液,有利排出體內毒素,潤滑腸道,有利於排便。

2.上午10 時和下午4 時左右各喝一次水,以補充上午和下午活動消耗的水分。

3.晚上就寢前一小時內喝一次水,以補充夜間睡眠消耗的水分。

 

Ps 補水時段也要依照活動量做調整。

Ps 飯後不要立刻喝水,否則會沖淡、稀釋唾液和胃液,使蛋白酶的活性減弱,影響消化吸收。

 

把食物裡的水分一併算進去

2000cc水分除了由喝水獲得,其實,我們每天吃的各種食物內都含有水分。例如,大部份蔬菜、水果90%以上是水。粗略估計,我們吃一餐飯,至少可以由食物或湯裡攝取到300~400cc的水。

 

上午2杯水、下午2杯水是基本

如果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攝取的1000~1200cc水分,我們每天要再喝1000~1200cc開水,平均上午2杯、下午2杯,做好基本工。

 

不要把茶、咖啡、可樂算入每天所需的水分中

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含高量鉀或檸檬酸的果汁,都有利尿作用,會帶走身體多餘的水分。因此不能把這些飲料算入你所需要的水分中,最多只能減半計算。早起的第一杯水,也別用果汁、牛奶、咖啡或奶茶取代。因為果汁、牛奶算是食物,喝下去後腸胃就得開始消耗能量去消化這些脂肪與糖分了。而空腹喝茶與咖啡則易傷胃。

 

另外,酒精含有利尿的成分,而且酒精會使血管擴張,體溫上升,容易造成大腦跟身體缺水。

 

不同季節的人體需水量也不同,冬季飲水量相對較少;夏季人體因出汗流失水分,需水量最大,炎夏時若身體缺水,便會容易中暑。

 

水的需求量必須視每個人所處環境(溫度、濕度)、運動量、身體健康情況及食物攝取量等而異,沒有劃一的標準值。有醫師指:「一天喝白開水不能少於500cc,但也不要超過3000cc。」

 

水中毒

喝水過量可能會「中毒」,喝水並不是越多越好,過量飲水會導致人體鹽分過度流失,水分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開始會出現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痙攣、意識障礙和昏迷,即「水中毒」。

 

一個較為客觀的觀察指標就是小便。如小便呈淡黃色,類似檸檬水,說明喝水量是夠的;小便呈蘋果汁或較暗的顏色,或特別臭,說明喝水量不夠,需要增量;但若小便太過清亮,喝水量可酌情減少。

 

Ps 不過,有些人的確需要多喝一點水,包括痛風、腎結石患者;患者必須遵照醫生建議調節飲食。

 

水很難喝可能是身體響起警號

有醫師提醒,有些人覺得水很難喝,是因為水分運送及消化的功能較差,只要喝完一杯水就覺得肚子脹、不舒服。所以,如果覺得水很不好喝,也可能是脾胃功能不佳的訊號,就要針對根本的問題就醫改善。

 

資料來源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2147&&fullpage=true

https://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401/201401141365990.html#.WxTdZfZuKM8

https://kknews.cc/zh-tw/health/9m5pel.html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4977&page=1

 

 2,687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Other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