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名Avalokitesvara,音譯阿縛盧枳低濕伐羅。是一位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的大菩薩,略稱觀音。  觀世音菩薩的宗旨,是要使世人大徹大悟,共登覺岸。

 

中國的宗教,分為儒道釋三大支派,三教之中,除了儒教道教是中國本土所創始,釋教(即是佛教)卻是由西域傳入的。 在佛家的區分,把全世界劃成四大部洲,稱為東勝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我們中國是屬於南瞻部洲的。南瞻部洲有四座名山,號稱佛國,這四座山就是九華、五臺、峨嵋、普陀,管領這四座山的,就是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

 

關於觀世音菩薩的由來,有多種傳說和故事,而且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形象。大約是在西元前六到五世紀之時,佛教在印度創建之後,隨之傳來中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西元二六五到五八九年),當時由於戰亂頻仍,中國人因此多半將精神寄託於神佛的崇拜之中,加上漢代之後,佛教經典大量翻譯進中國,因此有關觀世音菩薩的經典及崇拜,在民間也就愈來愈普及了。

 

印度古代觀世音菩薩來歷的傳說

 

據『悲華經』的記載:在很久以前,阿彌陀佛尚未成佛之前,是一位印度的國王,稱為轉輪聖王。  某日他到寶藏如來面前,發誓修行,放棄了王位,出家成了一個僧人,法名叫做法藏。最後修行成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

 

轉輪聖王有十個兒子,長子名叫不眴,次子名叫尼摩。見到自己的父王修行成了阿彌陀佛,是主持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於是兩位王子也發誓願,要修行菩薩道,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脇侍阿彌陀佛(註脇侍:立於佛兩脇之菩薩),普渡眾生前往西方淨土。

 

後來不眴太子就修行成了觀世音菩薩,尼摩太子就修行成了大勢至菩薩。在中國佛教寺院供奉的阿彌陀佛站在中,左脇侍為觀世音菩薩,右脇侍為大勢至菩薩,這三尊一組的佛像,稱為『西方三聖』。   

 

觀世音菩薩,法號「正法明如來」。  他在寶藏如來面前發誓說:『只要世上的眾生還有災難和苦惱,若被他所聽見、看見,他若不能將眾生救出苦海,他就永不成佛,永遠以菩薩的身份留住人世間救苦救難。』可是,由於世間人們的貪欲不斷,愚痴不知,罪障累生,劫難苦惱也就永無休止了。那麼,觀世音菩薩為了實踐自己的諾言,拯救所有遇難者出苦海,也就只好永不成佛,永住世間救苦救難了。

 

觀世音菩薩每年有三大節日,此三大節日為誕辰、成道、出家。

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2,432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Other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