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之道 《西方確指》節錄

zzzabout_culture4

【原文】

馬永錫兄弟夙世為獵戶,日入山共殺一鹿,當獲短命報。又嘗見塔中佛像仆地,扶起安座,禮拜而出。以善因故,再得人身。菩薩先為永錫開示已。永錫懼,求永年之道。菩薩曰:“昔北方妙覺寺,有童子沙彌。年十六時,有一相師,說人生死,不爽毫發,謂沙彌言:汝年十八季秋當死。沙彌恐甚,夜禱于佛:‘愿于藏中賜經一卷,終身受持,以祈長壽。’言已,悲泣不勝。再拜而起,于《大藏》中,隨手取得《金剛般若經》。遂書寫受持,曉夜無懈,兼持戒精嚴,了悟玄理。年未四十,道風流播,四眾歸仰,后至八十坐化。即洛陽微行禪師也,為唐玄宗開元六年事,我所親見。汝今既怖短命,欲求永命。當依此沙彌,求《金剛》善本,發心書寫,勤行讀誦,復求解義趣,此內功德也。從今日始,不得更殺物命,當愛如己身,又多積陰德,此外功德也。內外俱修,功德甚大。自能與天合體,而夭壽不二之理立矣,何慮年壽之不永乎?然須慎終如始,如彼沙彌八十而不怠,方為合道。切莫有頭無尾,或行十日半月,一年兩歲,便丟手了也。若果盡形遵奉,先后無間,不遂所求,諸佛及我俱墮妄語。”

 

【白話譯文】

馬永錫兄弟兩人前世是獵戶,有一天進山打獵,共同殺死一頭鹿,應當獲得短命之報。又曾經看見寶塔中的佛像,臉朝前跌倒在地上。哥倆就把他扶起來,安放在座位上,禮拜之后才出來。因為有這樣的善因,所以今生再得人身。菩薩先頭已經為馬永錫開示過了。馬永錫害怕短命,就向菩薩請求長壽之道。

菩薩說:“從前在北方的妙覺寺,有位童子沙彌,十六歲的時候,有一位擅長相術的師傅,說人什么時候生,什么時候死,沒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對沙彌說:‘你十八歲那年的農歷九月將會死去。’小沙彌嚇壞了,連夜向佛祈禱說:‘希望在《大藏經》中賜給我佛經一卷,我愿終身受持,以此祈求長壽。’說完,悲哀哭泣不能自控。對著佛像一拜再拜,然后站起身來,從《大藏經》中,隨手取出一本佛經,就是《金剛般若經》。于是書寫受持,不論白天和夜晚從不懈怠,加上戒律持得精細嚴密,領悟深奧的道理,年齡不到四十歲,道德風操廣泛流傳,僧俗四眾都來歸依仰賴。后來活到八十歲時,盤膝端坐,出神入化而去。就是洛陽的微行禪師。那是唐玄宗開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的事,是我親眼所見。

你現在既然害怕短命,想求長壽,也應當學習這位沙彌,請一部《金剛經》善本,發自內心地書寫,勤奮努力地讀誦,再求理解經文的意義、宗旨和意圖,這是內在的功德;從今天開始,不得再殺害生物的性命,應當愛護生物,如同愛護自己的身體,還要多積陰德,這是外在的功德。內外雙修,功德是非常大的,自然能夠與天地合為一體,而短命與長壽沒有兩樣的道理就成立了,何必憂慮壽命不能長久呢?當然,還必須謹慎地做到結尾,如同好的開頭一樣。就像那位沙彌,修到八十歲而不懈怠,才算是合乎佛道。千萬不能有頭無尾,或者修行個十天半月、一年兩年的,就丟開不管了。如果真的能夠一直到死地按照我說的做下去,前后沒有間斷的話,不成功地達到你所追求的目標,諸佛和我,都會墮入妄語的深坑。”

節錄自《西方確指》

 2,09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Other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