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藝術博物館現正舉辦“窯韻凝珍——澳門藝術博物館藏石灣陶瓷大展”。展覽透過“石灣公仔”、“石灣陶器”、“石灣瓦脊”及“花果鳥獸”四大主題共123件/套館藏珍品,呈現石灣陶瓷跨越五百年的窯火傳承。
石灣 位於廣東佛山,自明代中葉起,憑藉製陶工藝聞名。16世紀時,中原移民為石灣帶來先進製陶技藝,與廣東本土文化融合,形成獨特的風格。
石灣陶藝以斑斕釉色和獨特技法著稱。其釉色斑斕多變,白、綠、藍釉為經典,還獨創石榴紅釉,搭配古樸器型,盡顯嶺南風韻。
《蘇東坡》劉藕生1980年代初
《鍾馗醉酒》劉藕生1980年代初
《引蝠鐘馗》劉澤棉1982
展覽的重點展品包括澳門葡籍漢學家及鑑藏家文第士(Manuel da Silva Mendes,1886 – 1931)舊藏品,涵蓋明清摹古器物、清代花果鳥獸、瓦脊人物,以及潘玉書、陳渭巖結合西洋雕塑技法的革新之作,這些石灣陶藝珍品已成澳門藝術博物館核心館藏。
石灣公仔
石灣人物陶塑,廣東人稱之為“石灣公仔”,是嶺南陶瓷藝術的代表。石灣公仔的精髓,在於釉色運用與陶胎塑造的獨特技法。陶工用彩釉裝飾人物衣飾,面部與手足保留素胎原色,借陶土天然細膩質感刻畫肌膚紋理,使塑像栩栩如生。
《自在羅漢》廖洪標1990
這種“釉不掩胎”傳統,既強化人物情感表達,又凸顯釉色之美,成為石灣人物陶塑標誌性特徵。
在題材方面,作品多源於民間傳說、戲曲故事,19世紀後融入歷史人物、市井平民、甚至外籍人物等形象,展現社會的變遷。
《陶淵明》佚名 清初
《關羽》《劉備》《張飛》 梅文鼎1980年代
1920年文第士曾邀請著名石灣陶藝家潘玉書來澳,要求以西方古典雕塑的寫實表現手法製作大型人物陶塑。潘玉書先在澳創作及燒製小型樣稿,回到國內後與陳渭巖合作完成最終作品。這一過程中,西方寫實技法與東方傳統工藝相互融合,催生出一批以西方寫實技法表現中國傳統人物的《華陀》《陸羽》等革新之作,為石灣陶塑創作開拓新方向。
《華陀》潘玉書、陳渭巖 民初
《陸羽品茶》潘玉書、陳渭巖 民初
更多民初時期 潘玉書、陳渭巖展品:
《沉思羅漢》
《抱膝羅漢》
其他展品:
《綠釉淺浮雕人物斜枕》佚名 清末
《白綠褐釉鏤空金錢紋宮坐椅》佚名 清末
“窯韻凝珍——澳門藝術博物館藏石灣陶瓷大展”於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展出,展期至10月7日,開放時間為上午10時至晚上7時(晚上6時30分後停止入場),逢周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免費入場。
資料來源
am.gov.mo
84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