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 生平

 

 

孫思邈(公元541年或581年—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耀州區)人,唐代著名醫學家、道士。

 

孫思邈少年好讀,天資聰明。自謂「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故18歲立志究醫,「頗覺有悟,是以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20歲精通老子、莊子及百家之說,兼好佛典,被人稱為「聖童」。

 

孫思邈青年時期開始行醫於鄉里,他提倡並踐行以「大醫精誠」之醫德對待患者,不管貧富老幼、怨親善友,都一視同仁。而且無論風雨寒暑,飢渴疲勞,都求之必應,一心赴救,一切以治病救人為先,並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深為羣眾崇敬。

 

孫思邈一心致力於醫學,並無意仕途功名,先隱居於太白山中,認真鑽研《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古代醫學著作;親自採集草藥,研究藥物學;廣泛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驗方,與此同時,亦熱心為人治病,積累了許多寶貴的臨牀經驗。

 

離開太白山,孫思邈遊學四川,後隱於終南山,與沙門道宣律師交厚。曾入峨眉山煉太一神精丹,寫了不少道家煉丹方面的著作。

 

唐太宗、高宗曾多次招他任國學博士、諫議大夫等職,均謝絕,唯於673年時任承務郎,執掌尚藥局,掌管合和御藥及診候方脈等事務,次年,因病辭退。 682年,孫思邈與世長辭,留下遺囑,要薄葬不要焚燒那些紙紮的陰間器物,祭祀時不宰殺牲畜。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孫思邈被追封為「妙應真人」;道教尊為 「天醫妙應廣援善濟真君」,奉之為「醫神」。另,後世亦尊其為「藥王」。

 

 

 

資料來源

百度

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132 total views,  3 views today

 

Other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