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道德經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聃)的哲學作品,又稱《老子》、《道德真經》、《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李聃,名耳,字伯陽,世人尊稱為「老子」。老子生於東周春秋時期某諸侯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是一位春秋時代的思想家,並曾任「守藏室」(收藏所有典籍之所)的柱下史這時期,孔子曾經兩次求教問禮於老子。在周王朝走向衰敗時,老子騎着青牛準備歸隱西域。西行路上,路過函谷關時,函谷關守令尹喜熱情款待老子,並強烈請求老子在歸隱前著書立說,老子從善如流,提筆留下約五千言的著作,共分為上、下篇。

 

後來,從先秦時期思想家韓非子的《解老》、《喻老》中看到,於先秦或再早之前,此「老子所著言道德之意的上下篇」可能是以《老子》作為書名。

 

《老子》後題以「經」為名,始見於《漢書‧藝文誌》,及後西漢揚雄《漢志‧蜀王本紀》:「老子為尹喜著《道德經》」。

 

東漢順帝時,天師張道陵創立「五斗米道」(東漢兩大道教派別之一)之初,奉老子為祖師,以老子所說的「道」與「德」《道德經》為最根本的信仰。

 

至唐代,唐高宗尊《道德經》與《孝經》並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為《道德真經》。

 

《老子》在其傳抄、刊印的流傳過程中時有衍奪錯植等發生,從而形成了《老子》極其複雜的版本問題。《老子》原文只分為上篇及下篇,並不細分章節,「上曰德,下曰道」。上篇是謂先修自身心意;下篇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在流傳後世的過程中發展成將之分為81章:《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


老子作為中國古代哲學先哲、思想先驅,其思想內涵博大精深,涵蓋了哲學、自然、治國、民主、軍事、修身、養生、美學等多個方面。

 

老子提出「道」的概念,作為哲學思想體系的核心。在此基礎上,推崇「道法自然」,提倡「無為而治」。

 

提出「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為無為,則無不治」、「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的治國理念。

 

提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的軍事思想。

 

提出「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的民本思想。

 

提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美學思想。

 

此外,還有「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無為而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的知足常樂、「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剛柔相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的以柔克剛修身之術和為人之道。

 

《道德經》集中體現了老子的宇宙觀、政治主張、治國理念、道德觀念、行為原則等。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僅次於《聖經》,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教尊奉老子為祖師,尊稱為 太上老君,並將農曆二月十五日定為 太上老君誕辰日。

 

資料:

https://www.chiculture.net/index.php?file=topic_description&old_id=30075

https://zh.wikipedia.org/zh-tw/

https://baike.baidu.com/item/

https://zh-classical.wikipedia.org/wik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道教教理教義》

 

 

 1,791 total views,  4 views today

 

Other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