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

 

酒中笑語蘊禪機。

鬧得俗僧說是非。

打破空門形相事。

無塵何必著僧衣。


濟公活佛 降

 

 

濟公神靈別稱:濟公活佛和尚、濟顛僧、濟公活佛。

 

濟公活佛(1130-1209),原名李修元,出生於天臺永寧村,是南宋禪宗高僧,法名道濟。

 

濟公活佛的家族有三個特點:一是世代仕宦,且爲將門;二是爲官清正,政績卓著,名列《宋史》;三是曆世積善信佛,家族中不少人是禪宗的著名居士。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臺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目擊朝廷腐敗,棄官隱居經商、念佛,爲人淳樸厚重,樂善好施,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求得子。濟公活佛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爲祂取俗名修元,從此與佛門結下了深緣。 

 

濟公活佛雖是臨海都尉李文的遠孫,卻沒有染上紈絝子弟的劣習。

 

濟公活佛少年時就讀於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父母雙亡以後,祂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爲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嗣其法衣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

 

有關濟公活佛的故事傳說,在南宋時代即已開始流傳。

 

濟公活佛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祂既“顛”且“濟”,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

 

《西域志》載:“天臺山石梁橋古方廣寺,五百羅漢之所住持,其靈異事迹往往稱著。”而濟公活佛誕生時正好碰上國清寺羅漢堂裏的第十七尊羅漢(即降龍羅漢)突然傾倒,於是人們便把濟公活佛說成是羅漢投胎。其成佛後的尊號為:“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羅漢阿那尊者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贊化天尊”。

 

濟公活佛少年成長在赭溪畔,讀書於赤城山。由於受天臺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積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 *之年,皈依佛門,法號道濟,先入國清寺,後至臨安(今杭州)投奔靈隱寺瞎堂慧遠,這位“佛海禪師”爲濟公活佛授具足戒。(*古代男子年滿二十歲加冠,稱為「弱冠」。)

 

濟公活佛出家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念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沈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祂爲“濟顛僧”。

 

在一般僧俗眼裏,道濟的言行出格,被認爲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狀,說道濟違犯禪門戒規,應責打並逐出山門。誰知,方丈慧遠一邊口宣:“法律之設原爲常人,豈可一概而施!”並在首座呈上的單紙上批了:“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此後無人再敢詬逐。

 

慧遠圓寂,祂失去庇護人,被迫轉到淨慈寺,先是替人念經兼作火化工,後來升了書記僧,卻依然出入歌樓酒肆,遊山逛水。

 

濟公活佛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實際上卻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爲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楊岐派第六世得道高僧)。

 

多名宦富室慕名,競相訂交。道濟卻輕易不入侯門。而用祂精湛的醫術爲老僧、貧民悉心治疾,疑難雜症多得根治。

 

濟公活佛曾經帶著自己撰寫的化緣疏,外出募化,修復被火燒毀的寺院。

 

祂經常遊方市井,拯危濟困,救死扶弱,彰善懲惡。所以,在人們看來,“濟顛”的“濟”字也包含著扶危濟困的意思。道濟善走圍棋,喜鬥蟋蟀,更寫得一手好詩文。祂徜徉山水,自得其樂,遊履所至,揮毫題墨,文詞雋永。

 

祂寫詩自述:“削髮披緇已有年,唯同詩酒是因緣。坐看彌勒空中戲,日向毗盧頂上眠。撒手須能欺十聖,低頭端不讓三賢。茫茫宇宙無人識,只道顛僧繞市廛。”

 

濟公活佛身爲禪宗高僧,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祂跟唐代隱士寒山、豐幹、拾得(即“三賢”)一樣,既受到佛教禪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隱逸之風的影響。不同的是,濟公活佛還具有民間遊俠的色彩。

 

在濟公活佛故鄉天臺一帶流傳的多是祂的出世、童年生活、戲佞、懲惡、扶困濟貧的故事,其中如“濟公活佛出世”、“小濟公活佛芥菜葉潑水救淨寺”、“利濟橋”、“棒打壽聯”、“赭溪救童”、“修元出家”等廣爲流傳。而在杭嘉湖一帶流傳的故事內容更爲廣泛,這是因爲那裏是濟公活佛出家後的主要生活和活動之地,其中以“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等故事最爲膾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現了一部描寫濟公活佛傳奇事迹的《濟公活佛傳》。

 

現為世人熟悉的濟佛經典:《濟公活佛救世真經》

 

濟公菩薩誕:農曆二月初二日

 

資料來源

http://jenwudi.com/right_show.asp?id=341

http://www.boder.idv.tw/gk.htm《濟公活佛正傳》

 

 3,10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Other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