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認識骨質疏鬆(二) 多喝牛奶無法阻止骨質疏鬆症

image_76

「多喝牛奶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多吃魚骨頭,小魚干可以補充鈣質,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XXX高蛋白高鈣奶粉,病中的補品,平日的食品」‥‥‥打開報章雜誌,電視廣播,廣告中不斷教導大眾,多喝牛奶攝取足量鈣質,補充蛋白質,可以杜絕骨骼疏鬆,強化骨骼,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

美國研究飲食與疾病關聯方面權威之一的麥都果醫師(A John McDougall),曾做過一個全世界各地區人民攝取鈣質與骨質疏鬆症的大型研究計劃,發現飲食中鈣質足夠與否,並非骨質疏鬆症之誘因。真相原來是:蛋白質攝取愈多,鈣質流失就愈厲害,骨質就愈脆弱疏鬆。

所以,要維持骨骼硬朗,應該主力減少每天攝取蛋白質的量,而非主力去增加鈣質之攝取。

如非洲斑圖(Bantu)婦女,在她們的日用飲食裡,從來沒有見過牛奶,他們鈣質的來源取自蔬菜,每日提供蛋白質僅47克,250~400毫克(mg)鈣質,他們鈣質吸收量不及西方社會婦女的一半。 斑圖婦女,一生當中平均生育十個子女,每個孩子都是親自哺乳十個月。 即使如此的鈣質流出及相對性地低量的鈣質攝取,骨質疏鬆症的婦女,幾乎不曾見到過。

另一方面,愛斯基摩人說明蛋白質與骨質中鈣的存留的關係。愛斯基摩人因地理環境,他們的飲食含有全世界最高的蛋白質:每天250~400克(g),取自魚,海象,鯨魚等,鈣質攝取量也是世界最高-每天超過2000毫克(mg),取自魚骨頭及肉類,他們的骨質疏鬆症發生率是世界之冠,平均二十歲不到,就可見到彎腰駝背且比比皆是。

由此說明牛奶及其他乳類製品(包括乳酪、奶油、冰淇淋、肉類等)飲食中含有高量(高濃度)的蛋白質,乃是造成骨質中鈣質大量流失元凶。

素食者倘若蛋白質攝取過量,也會造成骨質軟化,只是植物性蛋白質較動物性蛋白質, 對骨骼有保護作用。而動物蛋白會使人體從尿中排泄更多的鈣,從而增加了患骨質疏鬆症。而且高蛋白的食物通常也含有不少脂肪,例如各種肉類,若是吃太多,不僅會增加無謂的體重,也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除了大量蛋白質攝取外,缺乏運動、停經、喝汽水(可樂所含「磷酸」很高,會把鈣吸走形成磷酸鈣,排出體外) 、飲用含咖啡因的飲品 (如咖啡、濃茶、能量飲品等)、吸煙和飲酒、吃加工精製食物(如午餐肉、火腿、肉腸、即食麵等)、垃圾食物(如薯片等)、過量的鹽(如鹹魚、豉油等)及其他酸性食物*,均為骨質疏鬆症的致病因素。

*酸性食物

食物的酸鹼性,決定於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及含量多寡比率而定。

強酸性食物包括:威士忌酒、燕麥、胚芽米、米糠、麥糠、動物內臟、蛋黃、魷魚、小魚乾、烏魚子、柴魚片等。

中酸性食物包括:喬麥、小麥、麵包、奶油、白糖、火腿、煙肉、雞肉、牡蠣 (蠔、生蠔)、干貝、蛤蜊、鮭魚、鮪魚、豬肉、鰻魚、馬肉等。

弱酸性食物包括:米酒、麵粉、白米、大麥、乳酪、蘆筍、落花生、碗豆、乳酪、啤酒、牛肉、油炸豆腐、海苔、章魚、蝦子、鮑魚、泥鰍等。

 

長期的腰酸背痛、疲倦、骨頭酸軟無力、牙齒鬆動、齒齦退縮、變矮、駝背、容易扭傷、骨折‥‥‥代表骨質中鈣質及其他礦物質之流失,此刻應當重新檢討我們的飲食,減少蛋白質、魚肉類、乳類製品攝取,並杜絕引發骨質疏鬆症的致病因素,以便重建真正的健康。

 

蛋白質的每日需求量

對一般人而言,每天需求量約為0.8克(g)/每公斤(kg)體重,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體重是70公斤,你大約需要 0.8 x 70 = 56克的蛋白質。

從事耐力運動的人(例如長跑選手),要應付運動的消耗和肌肉組織的生長和修護,每天約需要1.2-1.4克/每公斤體重,而練健美、舉重的人約需要 1.4-1.8克/每公斤體重。

 

「多喝牛奶無法阻止骨質疏鬆症」資料來源:《健康之道》姜淑惠醫師

 3,996,099 total views,  2,747 views today

 

Other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