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祛濕 改善體質

zzsilvia-grav-wetransfer

何謂身體「太濕」?有註冊中醫師解釋:「春天大地回暖,導致濕氣上升,加上香港位處嶺南沿海地區,濕度較高,身體容易有濕困,因而精神變差、胃口不振及睏倦乏力,感覺四肢重墜及排便稀爛等。香港人長時間在室內工作,不見陽光,更會加重濕困問題。」

「寒底」或「熱底」的人,各有不同症狀,總括來說,前者寒濕夾雜,表現為手足易冷、腹痛及消化力較弱;後者濕熱相兼,表現為大便較黏、排泄不暢及有口臭。另有三類人士長年有「濕重」情況,分別是肥胖而缺乏運動、飲食不節制及久居濕地之人。

 

檢視身體「濕重」徵狀

Step 1:檢示日常生理及心理狀況

A組

_容易疲倦

_睡醒後依然感到疲累

_頭重重

_胃口一般

_口淡淡

_大便質黏,便爛或便溏(水狀)

_ (手腳) 痹痛

B組

_口氣重

_汗出黏臭

_小便黃

_大便臭爛

 

Step 2:對鏡伸出舌頭,檢視舌象

1. 伸出舌頭時碰到嘴角兩邊 – 胖大

2. 用牙輕咬舌頭,出現齒痕-舌苔厚膩

3. 舌面和舌苔顏色判斷寒濕/濕熱

-舌苔色黃屬熱

-色白屬寒

-舌質色紅屬熱

-色淡屬寒。

 

家居袪濕

1. 天氣干燥及陽光普照時多開窗,使空氣流通;濕氣重,天色朦朧時可關窗並開抽濕機抽濕。

2. 衣物最好掛窗外透過陽光曬乾,勿掛於室內晾干。

3. 忌在剛抹過地上赤腳行走。

 

個人袪濕

1. 多作運動,因流汗可調節體內水液的循行,舒展筋骨亦有助提升精神。

2. 保持大小二便暢通,少鹽、戒甜及戒凍品。

3. 多吃祛濕健脾、利水益腎的食材。例如山藥、茯苓有健脾胃、滲濕利水,以及寧神安心功效;黃芪可補氣固表、利尿托毒及斂瘡生肌;薏苡仁可健脾滲濕、除痹止瀉。

4. 若有睡前洗髮習慣,謹記徹底吹乾頭髮,有助減低外濕侵襲人體的風險。

 

袪濕食療

芡實薏苡仁赤小豆粥

材料:芡實十二克、薏苡仁十五克、赤小豆十二克和糙米五十克

做法:將以上材料浸洗,加入適量清水煮成粥。

功效:健脾、養胃及祛濕,適合春天多雨潮濕日子食用。

 

適量吃辣椒可祛濕。辣椒性熱味辛,能溫中散寒、下氣消食,適用於胃寒氣滯、脘腹脹痛、嘔吐、瀉痢、風濕痛及凍瘡,適量進食有助祛濕,但體質濕熱、皮膚或腸道過敏人士則不宜食用。

注意:市面上祛濕茶種類繁多,內容各有不同,胡亂飲用祛濕茶/涼茶,可能更會令體質過於寒涼而引發其他問題,如有疑問,最好諮詢註冊中醫師,以針對個別體質而處方祛濕材料。

 

伸展、按穴袪濕

旋轉腳踝、站立蹬腳、按摩脾經(雙腿內側)及敲拍膽經(雙腿外側),這組動作每次至少做三分鐘,可防止春困、提升精神及去水腫。

 

足太陰脾經的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穴為祛濕要穴,位於兩條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

功效:運脾胃、化濕滯、利膀胱及治風濕。

按法:用拇指點揉雙側穴位各三分鐘。

 

足陽明胃經的天樞穴

位置:腹中部左右各一,距離肚臍水平旁兩吋(三橫指寬度)。

功效:健脾化濕、調暢大腸及理氣消滯。

按法:用單手拇指及中指分別點揉雙側穴位,或震動式按壓一百次。

 

袪濕Q&A

Q:身體濕氣過重會否引致濕疹等皮膚問題?

A:身體濕氣過重,會加重濕疹、暗瘡、腳癬及牛皮癬等皮膚病患,需要看病者臨 表現及體質才能斷定,一般濕邪表徵為皮損流滋、糜爛及腫脹等。

Q:坊間吸濕腳貼標榜祛濕,是否有效?

A:視乎吸濕腳貼是否含中藥成分、劑量多少,以及經皮膚吸收成效如何。如腳貼只含吸濕乾燥劑,單純吸走腳汗,則與中醫藥祛濕理論沒有關係。

 

資料來源:

http://www.msn.com/zh-hk/health/nutrition

 

 1,090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Others Post...